欢迎关注壹品●温房
保龄球在国内已经不多见了,但在加拿大还是人民群众新闻乐见的平博游戏项目。
在球馆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:
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,如果每次砸倒9个瓶子,最终得分90分;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,最终得分240分。
其实,财富的收集规则就是这样:每一次都比别人稍微优秀一点,能坚持更高的频率和更长的周期,就能赢得更多机会更多财富。这种机会叠加就是人生效应的逐级放大,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财富落差。
在温哥华,买卖房产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率的财富收集方法。任何希望在社会阶层梯子上不断攀爬的人都要精通这项投资。
而保龄球效应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假定1980年,jason25岁时,父母资助他 Pinnacle 一套价值20万加元的房子。然后他每10年更新一次房子,每一次都用尽贷款额度,那么到2017年的时候,他在房子上的收益如下:
1980年-拥有价值20万元的房子。
1990年-35万价格卖出,然后作为首付,贷款65万,买入价值100万的房子。
2000年-房子升值到115万,售出获利15万,再以50万作为首付,买入价值145万的房子。
2010年-房子升值到365万,售出获利220万,再以270万作为首付,买入价值770万房子。
2017年-房子升值到1309万,售出获利539万,总资产809万加元。
也就是说他如果在过去37年里,出手4次并打出全中成绩,仅仅房子就能回报他789万。如果他没有出手4次,而是选择了保守的持有,房子在37年后的价值也可以上升到170万,但对比出手4次竟然少了619万。
是不是已经令人眼花缭乱,那么我平博体育们现在把每10年换一次房子的频率提高到5年1次,看看又会发生什么?
1980年-拥有价值20万元的房子。
1985年-25万价格卖出作为首付,贷款买入价值70万的房子。
1990年-房子升值到98万,售出获利28万,再以53万首付,买入价值150万的房子。
1995年-房子升值到170万,售出获利20万,再以73万首付,买入价值208万的房子。
2000年-房子未升值
2005年-房子升值到312万,售出获利104万,再以177万作为首付,买入价值505万的房子
2010年-房子升值到840万,售出获利335万,再以512万作为首付,买入价值1462万房子。
2015年-房子升值到2046万,售出获利584万,再以1096万作为首付,买入价值3131万房产。
2017年-房子升值到3801万,售出获利670万,总资产1766万加元。
也许有人会问,这么算合理吗?在此统一解释一下。
1、房价增长比例按照大温地产局1977-2017的统计数据为准。按照平均涨幅计算,所以计算得出的结论并非极端数据。
2、卖出买进房产只估算总价格,并不考虑套数。忽略了实际买卖中的各种复杂因素,所以实际结果也许会有出入,但方向不变。
3、房地产投资是复利投资,加上充分杠杆之后,其实际结果甚至比保龄球效应更惊人!
既然保龄球效应这么明显,那为什么在1980年就拥有20万住房的温哥华居民并没有成为千万富翁。
答案也很简单,知易行难。
1980-2017,漫长的37年间,仅仅是媒体在不同阶段唱衰地产的文章就数不胜数。更会有无数人时刻提醒你平博官方网站,房价到顶了。所以能够排出各种干扰,坚定投资理念,并不打折扣的操作者少之又少。
保龄球效应虽好,但首先要保证每一局都打出全中,三心二意只会令收益大打折扣。而恐惧和贪婪又是人性中很难抗拒的负面因素。
在某种意义上说,投资最考验的是人性!
欢迎关注壹品●温房
发表评论